白酒“变形记”:从父辈桌到Z世代杯的跨越发表时间:2025-10-15 21:35 ![]() 白酒的 “中年危机” 在中国,白酒曾是社交场合中当之无愧的主角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交价值。过去,无论是在父辈们热闹喜庆的婚宴、寿宴上,还是在商务应酬的谈判桌上,白酒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。在那些传统的宴席场景里,一瓶高品质的白酒被郑重地摆上桌,往往是宴请规格与主人心意的体现。它是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,人们在推杯换盏间,或畅谈家族琐事、分享生活点滴,或交流商业合作、达成重要共识。 然而,时过境迁,随着 Z 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,白酒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Z 世代,这个出生于 1995 - 2009 年的群体,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、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,他们的消费观念、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都与父辈截然不同。在饮酒选择上,白酒不再是他们的首选,甚至在很多 Z 世代的酒单中,白酒的身影极为罕见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40 岁以上人群仍贡献白酒消费的 75%,Z 世代对白酒的接受度不足 15% ,这一鲜明的对比,凸显出白酒在年轻市场的困境。面对精酿啤酒丰富的口感层次、预调鸡尾酒的时尚便捷、葡萄酒的优雅浪漫以及洋酒独特的文化魅力,白酒想要在 Z 世代的酒桌上占据一席之地,实现年轻化转型迫在眉睫。 Z 世代不爱白酒的原因 Z 世代,作为在数字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,他们的消费观念深受互联网文化、多元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,呈现出鲜明的特征。他们追求个性化与自我表达,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体验,热衷于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。在社交方面,Z 世代高度依赖社交媒体,社交驱动消费的特征十分显著,他们的消费决策常常受到线上线下社交圈子的左右。同时,他们对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,在追求高性价比的基础上,更愿意为具有创新性、独特性的产品支付合理的价格 。 在这样的消费观念下,白酒被 Z 世代冷落也不难理解。首先是口感与认知的错位。白酒以其醇厚浓烈的口感闻名,传统白酒的度数普遍较高,多在 50 度以上,这种高度酒的辛辣刺激对于习惯了柔和、多样口味的 Z 世代而言,实在难以接受。他们的味蕾从小被奶茶、果汁、咖啡等甜润、清新的饮品所 “宠溺”,又在精酿啤酒丰富的麦芽香、果香与多层次口感的熏陶下,对白酒的辛辣刺激更为抵触。很多 Z 世代第一次尝试白酒时,都会被那股强烈的辛辣感冲击,留下糟糕的味觉记忆。 价格与价值感知失衡也是重要因素。高端白酒往往价格不菲,对于收入相对有限的 Z 世代来说,这样的价格门槛较高。在 Z 世代追求 “悦己消费” 的理念里,他们更注重产品带来的实际体验与情感满足,而高端白酒被赋予的投资、收藏属性以及过高的品牌溢价,与他们的消费需求脱节。并且,白酒价格体系复杂,不同品牌、不同系列价格差异大,消费者难以判断其真实价值,这也让注重性价比的 Z 世代在选择白酒时望而却步。 文化符号的疏离感同样不容忽视。白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,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从酿造工艺到品鉴礼仪,都传承着古老的传统,这使得白酒在文化表达上较为传统、严肃,与 Z 世代追求的时尚、潮流、个性化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。在年轻人热衷于二次元文化、国潮文化、嘻哈文化等新兴文化形式的当下,白酒 “老气”“传统” 的文化标签,让 Z 世代难以产生情感共鸣。 场景的不匹配更是让白酒在 Z 世代的生活中难寻立足之地。传统的白酒消费场景多集中在商务宴请、正式宴席等场合,伴随着复杂的酒桌礼仪、劝酒文化。在这些场合中,白酒更多地被当作一种社交工具,用来彰显身份、表达诚意、拉近关系,饮酒往往并非出于个人的真实意愿,而是一种社交 “任务”。Z 世代追求轻松、自在、平等的社交氛围,反感被束缚和强迫,这种被 “绑架” 的饮酒体验让他们对白酒产生抵触情绪。他们更倾向于在朋友聚会、独处、小型派对等轻松私密的场景中饮酒,追求 “微醺” 带来的放松与愉悦,享受自由选择饮品的权利 。 白酒年轻化转型的尝试 面对 Z 世代消费市场的挑战,白酒行业开始积极探索年轻化转型之路,从产品创新、场景重构到营销变革,各个方面都在努力迎合 Z 世代的需求与喜好,力求打破白酒在年轻人心中的刻板印象,实现从 “父辈的酒桌” 到 “Z 世代的举杯” 的跨越。 产品创新:口感与健康并重 在产品创新方面,酒精度数的调整是关键一步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年轻消费者中,63% 更倾向选择低度微醺酒 ,因其更低的酒精刺激和更好的利口性。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,低度白酒规模从 2020 年的 200 亿飙升至 2024 年的 570 亿,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742 亿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0% 。五粮液推出 29 度的 “一见倾心” 低度白酒,以清甜柔和的口感,成功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目光;泸州老窖的 “高光” 低度白酒,凭借时尚的包装与清爽的口感,在年轻市场崭露头角。 新一代消费者秉持 “少喝酒、喝好酒” 的理念,推动酒企在工艺上追求柔顺口感与天然健康原料。古井贡酒在酿造工艺上不断优化,采用多粮酿造与老窖发酵,使酒的口感更加绵甜醇厚、柔顺细腻,降低了辛辣刺激感,更易被年轻消费者接受。在原料选择上,越来越多的酒企注重天然、健康,如采用有机高粱、小麦等为原料,满足 Z 世代对健康的追求。 场景重构:融入年轻生活 传统白酒常与正式宴席绑定,而年轻人更青睐碎片化、个性化的社交场景。于是,白酒的消费场景开始从传统的酒桌应酬向情感社交转变。 户外轻饮成为新潮流。在露营、音乐节等场景中,低度酒的搭配成为新宠。江小白就积极与露营品牌合作,推出适合户外饮用的小瓶白酒,在露营场景中,年轻人可以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,一边小酌白酒,感受轻松惬意的微醺时光;在音乐节现场,也能看到白酒品牌的身影,为年轻人在充满活力的音乐氛围中提供别样的饮酒体验。 创意调饮激发个性化体验。新中式调酒兴起,白酒与水果、茶饮的混搭成为时尚。汾酒与咖啡、冰淇淋、桂花等融合,创造出 “汾酒特调”,如将汾酒与桂花黄冰糖共同浸泡制成的 “汾 Sour” ,还有用云南普洱糯米茶提前浸泡汾酒的 “汾 Fashioned”,将清香型白酒转化为可轻量消费的创意饮品,精准击中年轻人 “猎奇尝鲜” 与 “低酒精负担” 的双重需求,在社交媒体引发打卡热潮 。 文化沉浸打造独特体验。酒旅融合将地域文化与饮酒结合,让年轻人在参观酒厂、了解酿造工艺的过程中,沉浸式感受白酒文化。茅台的酒文化城,让游客深入了解茅台的历史与酿造工艺,在体验中感受白酒文化的魅力;郎酒庄园为消费者提供了集自然生态、酿酒匠艺、旅游度假、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深度体验场景,变被动的消费培育为主动的品牌追随和消费种草。 营销变革:对话年轻群体 白酒品牌的营销理念也在不断转变,已由以往 “厚重历史” 的单向输出,转而传递 “趣生活”“共热爱” 等轻社交理念,将饮酒转化为情感连接的媒介。跨界渗透与场景化内容越来越普遍,综艺植入、快闪事件、线上音乐会等多元化传播矩阵,成为触达年轻群体的重要渠道。 综艺植入实现精准触达。白酒品牌通过植入热门综艺,借助综艺的高人气与年轻受众群体,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好感度。如舍得酒冠名《中国新说唱》,通过节目中与说唱文化的巧妙融合,展现出舍得酒的时尚、潮流一面,吸引了众多年轻说唱爱好者的关注。 快闪事件制造话题热度。品牌打造限时快闪店,以独特的空间设计、互动体验,吸引年轻人打卡,形成话题传播。泸州老窖的 “窖龄研酒所” 先后在成都、天津、广州等年轻人聚集的繁华闹市地标开设快闪店,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 “时光窖池”,将枯燥的白酒知识与潮流文化相结合,举办调酒体验、白酒文化讲座等活动,让年轻人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了解白酒 。 线上音乐会营造情感共鸣。举办线上音乐会,邀请年轻人喜爱的歌手、乐队演出,在音乐中传递品牌文化与理念。茅台文旅举办的线上音乐会,邀请知名歌手献唱,同时融入茅台文化元素,让年轻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,对茅台品牌有了新的认知,拉近了品牌与年轻人的距离。 转型中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白酒行业在年轻化转型的道路上做出了诸多努力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不可否认,在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。 部分年轻化尝试流于表面,未能触及核心痛点。许多白酒品牌在追求年轻化时,仅仅将目光聚焦于包装的更新、营销方式的改变,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变革与文化内涵的创新。虽然这些举措在短期内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,制造话题热度,但从长远来看,缺乏对产品品质、口感、文化等核心要素的深度挖掘与创新,难以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与忠诚。一些白酒品牌推出的联名产品,仅仅是在包装上印上热门 IP 的形象,而在产品口感、消费体验上并未做出实质性改变,消费者在尝鲜之后,很难产生持续的购买欲望。 低度酒工艺复杂,成本增加,影响市场推广。低度白酒在酿造过程中,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,如保持风味物质的平衡、避免水味过重等,这使得低度酒的工艺复杂度大幅提升。为了保证低度酒的品质,酒企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,包括使用更多的调味酒、年份酒,采用更精细的筛选、组合原酒工艺等 。成本的增加导致低度酒的价格相对较高,与年轻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理念存在一定冲突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度酒在年轻市场的推广。尽管低度白酒市场规模增长迅速,但在整个白酒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仍然相对较小。 新营销方式难以与年轻人建立深度精神共鸣。虽然白酒品牌通过跨界合作、综艺植入、线上音乐会等多元化营销方式,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,但在与年轻人建立深度精神共鸣方面,仍然存在不足。很多营销活动仅仅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,而没有真正理解年轻人的内心需求与价值观念,无法让年轻人在消费白酒的过程中找到情感寄托与价值认同。一些白酒品牌在跨界合作中,只是简单地将白酒与潮流元素相结合,而没有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,无法让年轻人感受到白酒品牌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。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,白酒年轻化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,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。随着 Z 世代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个性化、品质化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,白酒行业若能精准把握这一趋势,深入理解 Z 世代的消费心理与需求,必将在年轻市场中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。 在产品创新方面,酒企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不断优化酿造工艺,探索更多元化的口感与风味组合,满足 Z 世代日益挑剔的味蕾。除了继续发展低度酒,还可以尝试将白酒与更多天然食材、草本植物等融合,开发出具有独特风味与健康属性的新产品。同时,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,将时尚、潮流元素与白酒的传统文化底蕴巧妙结合,打造出更具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内涵的产品形象。 在场景拓展与营销创新上,酒企要更加积极地融入 Z 世代的生活,通过与各种新兴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,创造出更多与年轻人互动的机会。利用社交媒体、短视频平台等数字化渠道,开展精准营销,制作更具趣味性、互动性的内容,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,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。与年轻人喜爱的 IP、明星、网红等进行合作,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与号召力,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。 白酒年轻化转型不仅仅是产品与营销的变革,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酒企要深入挖掘白酒的历史文化内涵,用年轻、时尚、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诠释与传播,让 Z 世代感受到白酒文化的魅力与价值。通过举办白酒文化体验活动、品鉴会、文化讲座等,培养年轻人对白酒的兴趣与认知,引导他们正确地品鉴与享受白酒,逐步建立起对白酒品牌的忠诚度。 白酒行业的年轻化转型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,需要酒企从产品、场景、营销、文化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,不断创新与突破。只有这样,白酒才能真正从父辈的宴席走向 Z 世代的举杯,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实现传统产业与年轻消费市场的完美融合 。 |